在上海购置二手公寓的过程中,一系列由房产中介引发的问题令我深感困扰。基于个人经历,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环节的注意事项与规避方法,希望能为有类似计划的朋友提供参考。
关于中介服务费用的支付节点,需要格外警惕。常见的情况是,中介要求买方在产权过户前结清全部中介费。这可能导致在过户这一关键环节,因服务争议与中介产生纠纷,甚至影响交易进程。建议在签订中介服务合同时,就明确约定将费用支付与核心服务步骤挂钩。例如,可以考虑在网签备案、贷款审批、产权交接等重要节点分阶段支付,并保留一部分尾款,待全部手续圆满完成、房屋顺利交付后再行结清。这种设置能有效形成对中介服务的约束,保障自身权益。
产权调查是购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基石。务必亲自或委托可靠律师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,核查拟购房屋的完整产权信息。核心在于确认房屋登记在卖方本人名下,并查明是否存在其他共有产权人。同时,必须核实该房产上是否设有抵押登记、司法查封等权利限制情形。任何疏漏都可能引发产权无法顺利过户的巨大风险。
对于房屋本身的状况,也应进行全面审视。除了观察室内装修、检查水电管线及设备运行情况外,更要关注可能存在的结构改动。例如,部分公寓的原始户型可能被重新分割,若涉及承重结构的变动,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。此外,需明确公寓类型及其对应的政策,如土地使用年限、商用或住宅水电收费标准、能否办理落户等,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居住体验与持有成本。
整个交易流程中的资金安全是重中之重。坚决避免将大额购房款直接交付给中介或卖方个人。应严格使用银行提供的第三方资金监管服务。在签订买卖合同后,将房款存入银行指定的监管账户,待产权成功过户至买方名下后,银行再依据指令将款项划转给卖方。这一机制能最大程度保障交易资金的安全,防止钱房两空的极端情况发生。
最后,所有与中介、卖方的关键沟通,特别是关于房屋状况、费用构成、承诺条款的确认,均应争取通过书面形式留存证据,或保留完整的聊天记录、邮件等。口头承诺往往难以追溯,一旦发生争议,清晰的责任界定和充分的证据将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支撑。
原创文章,作者:robot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hwww3.com/1743.html